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道路都是坎坷的,DC一路跌跌撞撞走来,克服困难,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Block和Way发现两人头上多了许多头衔——上至公司的运营,下至产品的销售…当然,还不算那些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该以什么来命名的工作。两人还因为与Billabong合作失败,与原合伙人——创业之初的会计Clayton Blehm打了一场数额为1.4亿美元的官司。
“当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生意中涉及的资金以及面对的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多。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作为商人,我们需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意,而另一方面,对我们本身来说,则是在追逐并实现童年时代的梦想。作为一名滑手,我们用自己对滑板的热爱建立公司,并且能够挣钱养活自己感觉确实不错,但一旦当你做到某种程度的时候,你会觉得糟透了,我的名字直接与1000万美元的信誉相挂钩,一旦我们破产,可能到死我都还不清这笔债!”Block笑道。
尽管在成长的道路上DC遭遇过销售下滑以及巨额官司,但这些都无法阻止DC成为极限界的宠儿,销售额直指1亿美元大关,同时也对各地类似的公司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在2004年Block与Way做了这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以近8800万美金的价格将DC公司卖给了Quicksilver,成为极限史上被谈及次数最多的一次合并。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如何在市场中保证信誉对于一家公司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要想打开滑板市场本身就已经很难,更别提要在这个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这是一个封闭的圈子,里面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前一秒你还风光无限,但下一秒可能就会死的很惨。很多新公司本想小心翼翼的混入市场,寻求发展,但往往却被整个市场无情的吞掉。当然,DC多年前就已经打入了主流文化市场,至今仍是市场的核心,同样也是滑板、滑雪以及冲浪运动的文化精髓所在,并未因主流文化而忘记自己的身份。借此,DC成功的保证了自己的声望与信誉。
“最大的挑战在于你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坚持自己的初衷,”Block说道。“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以至于在市场内竞争的对手也比15年前要多得多。几年前,一共有30家滑板鞋公司。而在我们创建DC的时候只有6家。这个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并且随着像X-Games以及奥运会等赛事的影响,滑板、滑雪和冲浪这类极限运动越来越多的被主流消费者所接受,整个市场也趋近主流。因此我认为无论对于DC,还是许多其他的公司来说,最大的挑战是真正能够坚持自己的初衷,坚持自己当初向消费者做出的承诺,并坚持自己的产品能够实现这个承诺。”
当回忆起创建DC这个帝国的经历时,Block说DC能够做到今天实属不易。而现在,在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的市场状态下,创建新品牌容易,但要想脱颖而出,则会比较困难。“在我刚刚创建DC公司的时候,条件远不如现在。例如,当时并没有数码照片,因而广告就很难做,架设网站更是难上加难,”他说道。“现在,如果你想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从商标的制作,建站,到各种各样材料的选购,等等完全在家中就可以完成。而这一切对于当时的我们则是完全不可能的。”
对于那些新兴的品牌来说,创业初期的相对轻松意味着你需要在许多细小的项目上花费更多的力气。在面市之前,你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做好周详的推广计划,其中包括信息的发布,新产品的创新——这意味着别人已经用过的产品特点就不会再适合你了。
“否则,消费者就会想:为什么我不可以去买这个或那个牌子的滑板,而非要去买你Plan B家的。这里并不是说Plan B不好,相反,像Plan B以及其他较有声誉公司,都是动用了自己所有的资源,再加上全世界最顶尖的滑手的推广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当然,你可以买来板胚子然后在上面印上图案,之后卖给消费者,但是如果你的营销策略不对,做出的承诺没有吸引力,等等一切都不正确的话,那些孩子绝对不会买你的产品。”Block说道。
“我们一直尝试着在所从事的领域中做到最好。目前DC正在开拓“病毒式营销”(即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使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大众)。而这又是我们更大的计划中的一部分。当我们有产品需要推广时,首先是通过传统的渠道——比如广告和发布会,但是我们同时也会在其他方面给予配合,在一些可以利用的大型活动、视频中进行推广”。他继续道。“这就是品牌建设。我们吸引的眼球越多,就会有更多的人知道DC,当活动结束之后,希望在销售端产品的销售量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点此回顾DC的故事:Ken Block专访 Part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