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UP滑板网

【盘问】专访南京滑板元老王松元

作者: YYY 发表于: 2014-10-16 评论: 0 查看: 0



滑板从上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普及。老一辈滑手几乎都是因为电影《危险之至》而了解到了滑板,从此活出了与同龄人不一样的人生。王松元是南京的第一批滑手,从1991年开始滑板,在2001年创立了SPACE滑板店,他是南京的元老滑手,经历了滑板发展的起起伏伏,23年来一直踩在滑板上滑到了现在。现在就跟随我们去拜访SPACE滑板店,与王松元聊聊南京滑板的那些事儿。

Skateboarding has been spread to china since the early 1990s. People got to know this awesome sport by watching America movie in the underground theaters. Shredding for 20+ years and running a skateshop called “SPACE” for 13 years, WANG Songyuan is absolutely an OG skater in Nanjing who  experienced the up and down of skateboarding in this ancient city. We got a chance to hit him up in the shop and talk about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skateboarding in Nanjing.


什么时候开始滑板?

主要是受电影《危险之至》的影响,除此之外那时的录像厅里还放过一部电影叫《警察学校》,里面全是滑板的镜头。我大概是91年底看的《危险之至》,前前后后看了很多遍,但是当时在南京没有地方卖滑板。后来我跑了好几家商场,包括新街口那个最大的体育用品商店,华东体育商店,还有湖南路商场,最后花80多块钱买到了一块滑板,而那时候工资也就是100多块钱。滑板买到手之后,就去冲大坡,基本上坡度没了,滑板也就停下来了,甚至螺丝还会掉下来。这是国产的第二代滑板。后来到了1993年的10月24号,我去五台山体育中心看到几个人玩滑板,当时就惊呆了,因为他们的滑板踩一下可以滑很远,板面才上去也有凹凸感,也就是有脚窝,跟他们聊了之后才知道他们的滑板是进口的。当时我的感觉就是终于找到组织了,但那时候不像现在有微信,有网络,大家只能说好平时可能滑板的地点,期待再次相遇。
那时候我已经工作,经济独立了。一周上六天班,周日就去找他们一起玩滑板。平时也要勤俭节约,因为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基本只能买个滑板零件。我的第一块进口滑板是买的别人的二手板面,自己配了一副卡森的支架,然后才慢慢进入滑板的圈子。估算一下,我应该是南京第9个有进口板的滑手。当时觉得自己已经向前迈了一大步,不像现在百度一下,什么都能搜到。
 
那当时和你一起滑板的朋友现在在干什么?还在滑板吗?
他们可能有三分之一去了国外,现在的联系也不多,有一部分对滑板这项运动还保持着关注和关切,虽然已经不玩滑板了,但是还保持着滑板的穿衣风格,从外表上看上去还能感受到滑手的气息,还有一部分虽然不玩了,但是家里面还珍藏着以前的老货,几次搬家也没有把以前用过的滑板和物品丢掉。像我店里这块小豪客就是南京的一位元老无偿地放在我店里面的,他说“这块板面放在你这里,比放在我家里的价值要大得多”。
 
我记得贺艺说过当时在兰州有很多中学里都有滑板队,到了周末这些滑手都会穿着队服一起skate,当时在南京有没有这样的气氛?
南京的气氛没有这么夸张,但是算起来也有过两次高潮。南京94年的夏天候有过一次高潮,大概是六七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五台山体育中心玩了,那次一过去又惊呆了,满山遍野的全是玩国产板的滑手等着我们。五台山的地形是两个大坡接在一起,有点像U池的感觉。我们就一起从坡上滑下来,还可以在另外一边做个ollie。那是我第一次跟到这么多人一起滑板,感受到滑板的氛围。
我们已经开始有计划性的一起找新地形去玩,但是社团确实没有成立过。当时不像现在可以加QQ群,或者通过微博、贴吧来找附近的板友,那时候滑板的发展和推广基本是靠自己的朋友圈子,像滚雪球一样,带动周围的同学、邻居滑板。我记得当时我两三个月内带动了身边的7位朋友买了进口板。
当时下关区有一个小圈子,鼓楼区这边有我发展的一个小圈子,还有马云翔他们也有一个圈子,这些圈子里兴趣比较强的核心成员最后聚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核心圈子,经常去新街口的金茂大厦玩滑板,也就是田军每次来南京都要怀旧的地方。
 


为什么会选择金茂大厦成为集合的地点呢?那里是个10层楼梯,当时你们都能征服吗?
那时候南京晚上亮灯的地方就没有几个,一个月工资只有200块,买块滑板要1500左右,所以都舍不得把板面磨坏。而金茂的地面是最光滑的,不怎么伤板面,到了下午旁边的大厦可以挡住太阳,旁边的商场里空调开的很足,玩累了还可以进去吹吹空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金茂附近的美女很多,大家当时也年轻想表现表现。----------------------
 
当时滑板运动可能算是比较新潮前卫,有没有电视、报纸报道过?
那太多了,最早93年中旬的时候报道过一次,94年《体育周报》报道过一次,到后期就多了,《南京日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等南京本地的报纸都报道过。电视也上过,当时南京有一个很火的节目叫《运动奇观》,我们的片子是1997年的10月3号播出的,是那个节目的第1000期。可惜的是他们剪片子的时候把很多动作都剪掉了,比如说张洁的脚尖翻下五层台阶被剪了,最后播出来一个是ollie下台阶的,很多大动作都被剪掉了,没有保留到现在。
 
那不同地域之间的滑板交流是靠什么支撑呢?
说到这个话题就不得不提到中国滑板史上的第一个滑板媒体《翱骊通讯》,是秦皇岛翱骊公司的内部刊物,其实就是报纸板面大小,上面会发表各地板友的滑板故事,以及一些产品信息,滑板教学等等。我是翱骊的00254号会员,在我前面还有200多人,我是南京第三个加入的,南京第一个加入的可能排到四五十,像上海的元老麦小刚的编号在20号左右。我的第一期翱骊通讯是第11期,前面的10期我手上没有,现在全国可能都没有几份,特别珍贵。
 


除了通过《翱骊通讯》交流之外,会不会去外地tour?
我们有时间了也经常去外地交流。第一次是93年的12月31号晚上,我们坐了6个小时的火车去上海,出发之前还发生了点小插曲。在等火车的时候我们看广场上有灯,就忍不住玩了起来,那时候滑板的质量也不比现在,没做几个ollie就把螺栓跳断了,而当时根本买不到也没钱去买,只好拿扳手去拆别人二八自行车的穿钉,结果被便衣警察逮到了派出所,把我们身上的钱全部都罚光了。后来另外一个朋友做了家人很久的思想工作,最终带了些钱过来给我们,可是这些钱只够我们买火车票。第二天我们去了人民公园跟麦小刚、韩敏捷、蒋晓斌一起滑板。这是第一次去外地交流。到了94年年底我去了天津、北京,去北京看了的当时的祥云滑板队;95年的夏天我去了唐山玩滑板,然后去了秦皇岛;也有很多外地的滑手来南京交流,像贺艺就来过南京七八次。
那时候去外地都是带着最好的装备出去。比如有次去秦皇岛前不久,我刚用上新板面,做了几个骑肋之后就用回了旧板面,因为不想去外地的时候板面太旧。我们还自己用丙烯画过滑板品牌的logo在衣服上,比如Chocolate、blind都画过。有一次听说Mike Vallely来了,就在旁边的酒店门口,我们想过去见见美国来的职业滑手,但是刚走两步就停了下来,因为身上的Chocolate标志是自己画的,被发现了不太好。
 
去了外地之后有什么感受?当时南京的水平在全国是什么位置?
我个人认为水平最高的还是北京,然后是上海、兰州、青岛,除了这四个城市之外天津和鞍山还是不错的,南京的水平在全国算中等偏上吧。因为南京毕竟是省会城市,同时也处于东部沿海的区位,水平不会太差。南京的高手去其他地方也不会太差。但是那时候的滑板跟现在肯定不能比,现在滑板的门槛变低了,网上视频也很多,所以现在一些小城市也有很多有潜力的滑手。
 
中国的滑板比赛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所了解的最早的比赛是92年北京的比赛,93年也有一次,应该是叫“超牌滑板比赛”。94年到97年是在秦皇岛,98年在北京的铁骑兵团滑板场,99年是这项赛事的最后一年,在秦皇岛举办。而同样是在99年,湖州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后面湖州的比赛就一直延续下去了,不过最近几年好像业内已经不怎么去湖州了。
 


我记得南京的历史上有一个九华山板场,是什么时候建的?
那是在2000年的时候,我在报纸上看到消息说政府要在九华山公园里建一个板场,当时特别兴奋,就骑着自行车跑到九华山公园的办公室去找他们的领导谈这个事情。后来带着九华山公园的陈主任还有江苏体育电视台的一个记者去湖州观摩了2000年的比赛,回来之后他们就向上级汇报,顺利拿到了资金把九华山板场这个项目实施了。那个板场的设计很不错,对南京滑板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这个板场在九华山公园的后山,地理位置还是有点偏远,后面建了南湖板场之后,九华山板场就慢慢没落了。
 
space滑板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001年7月5号。
 
那到今年应该是第13年了,这10多年来滑板市场是不是有所变化?
最开始的时候滑手开的服装店,放三块滑板,就可以算是滑板店了。我的店在当时相对来说是最专业的,器材、服装都有。03年左右沸点老板贾伟来我店里的时候,说我这家店是他全国一趟走下来看到的最好的店。但是到现在,滑板生意跟以前完全不同。在小地方,三线城市或者四线城市,滑板店可能是一个小而全的店,货不一定很多,相关器材都有就行了。在大城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属于走高端路线的精品店铺,正规代理,独家渠道,当然价格也会上去,这种形式可能在上海、广州比较容易发展;另一种形式的板店类似于俱乐部,保持着亲民的价格,但是需要庞大的人口基数,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发展。但是南京正好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滑板人群比较分散,高校里的学生滑手很少出来交流,难以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基数上不去;另一方面淘宝店铺以价格优势占据了市场,对实体店造成了很大影响。
 


生意有没有什么起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确实有过高潮,但是我觉得这种高潮的来源其实是滑板市场的不规范和信息不发达,因为市场上的滑板产品稀少,所以板友们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我们商家也一样,以前国内没有正规的代理,鞋子基本都是走外贸渠道,我们去进货的时候也照样会被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进驻中国,代理商也越来越多,国内市场其实比以前规范了很多,基本上所有产品都是统一价格,甚至有的公司针对滑手还有一些优惠,其实这些现象对滑板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现在淘宝店对实体店的影响很大,你有没有考虑过未来的转型?
现在渠道多了,快递成熟,信息发达,整个市场结构变得简单。想做好滑板店的经营,人脉和文化比较重要。我年纪也大了,滑板店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副业,我也不可能花大气力去竞争,去把店铺做大。我现在做的是文化,是灵魂。不管别人对space怎么定义,但我有资格说space是对南京滑板历史的一个传承,这么多年只有space坚持了下来,以前一起滑板的朋友回南京了都会来店里坐一坐,看看老照片,一起聊聊以前的故事。10多年来,很多人的第一块滑板就是在space组装的,他们以后回忆起来肯定会想起space。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店里放这么多板面,而不是去做服饰和周边产品,一个滑板店还是要以滑板为主,这是立店之本。
 


现在很少看见你来滑板了,是工作太忙吗?还是有了其他的爱好?
我年纪大了,滑板不是生活的全部,不可能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热血。明天周六,我得开车送父母上医院,这是报答养育之恩;后天周日,我得陪女儿出去郊游,这是做父亲的责任。作为小孩子,8岁的时候有8岁的乐趣,13岁的时候有13岁的乐趣,在她最无忧无虑的童年里,我不能缺席,我要陪伴她去度过。虽然现在玩的少,但是该玩的时候我还是会出来。所以有时候你会看到我带着女儿来滑板,有时候我出来玩一个小时就回去了,因为我得回家烧饭。
爱好方面,我现在喜欢去钓鱼。我感觉钓鱼跟滑板也很像,需要思考,需要分析。我会用excel记录每次钓鱼的情况,天气、气温、风向、时间、地点等等,还有鱼咬钩的时机,我建立了一个数据库来分析。玩滑板也一样,哪天大乱感觉好,你肯定也会记下当时的站位,身体的姿势,心里的想法,等等。这些都是相通的。刚开始钓鱼的时候没有掌握技巧,别人都有收获而我的浮标一动不动。钓鱼需要耐心,滑板也一样。练习动作需要持之以恒,耐住寂寞,有练习才有收获。
 
以前滑板的时候有没有像钓鱼一样进行详细的记录?
当然,那时候天天看《翱骊通讯》,上面的文章、各地的人物、滑板的品牌我都有记录,现在回忆起来我还能如数家珍。以前我还自己做过板面,做过轮子。那时候滑板的开销太大了,入不敷出,我就自己买了块木头,压成了两头翘板面,然后喷了一层汽车漆,贴了4张powell的贴纸。做轮子是因为南京橡胶厂的第三车间在生产聚氨酯,我过去买过聚氨酯棒料,然后用车床加工。但是那个轮子做的不是很成功,因为棒料里面有气孔,滑了之后里面的轮子容易裂开。
 
作为南京的第一代滑手,你觉得怎样才能提高南京的滑板水平呢?
我觉得整个技术水平结构和年龄结构有问题。最好的应该是个金字塔结构,玩的好一点的在顶端,起到带头作用;有一部分在中间,玩的一般但是已经入门;还有很多的新人在底端,有高手指导,这样进步会更快,新鲜血液多,出现天赋滑手的概率也更高。但是南京的情况是出现了断层。老一辈滑手慢慢退出了,中间这一层滑手水平上不去,而新人又零散分布,自己玩自己的,很难进步。以前南京有张洁这样的滑手,每周只出来玩一次,但是他的态度和激情会带动大家一起进步。年龄结构上面,玩的好一点的应该是年纪大的居多,普通的可能在十几岁二十岁左右,而第三个层次,就是新人的层次我们有缺失。有的城市有很多初中生甚至小学生滑手,而南京没有什么新人,出现了断层。这也是一个体制问题,很多事情无法避免,大多数人还是要工作赚钱、买房结婚,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家长都希望孩子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安安稳稳的走下去。所以现在的学生都被升学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就算想玩滑板,最后还得度过家长和学校的重重关卡。
如果滑板能被纳入教育体系,能做大乱的高考加10分,能大乱接lipslide的直接保送,那要担心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当然我只是夸张而已,中国的教育体制限制了选择自由。太多太多的人为了考高中、考大学、考研慢慢放弃了滑板。中国人多岗位少,好岗位更少,而现在又是个拼爹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炮灰,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所以南京的滑板要发展,一个是需要有人带动,另外还是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
 

采访/编辑: YYY
照片来自王松元

来源: 中国滑板网
上一篇 下一篇
MySQL Query : SELECT * FROM tb_admin_detail where `username`= 'YYY' order by id desc LIMIT 1
MySQL Error : Table 'whatsupmag.tb_admin_detail' doesn't exist
MySQL Errno : 1146
Message : Table 'whatsupmag.tb_admin_detail' doesn't exist
Need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