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UP滑板网

【盘问】Steve Berra,滑板圈的运营之道(上)[全是干货]

作者: JENKEM 发表于: 2017-09-16 评论: 0 查看: 0



Steve Berra可以说是滑板圈里最容易招人恨的人了,这一点他自己也知道。他就是移动的靶子本人,有的时候他还很乐意成为众矢之的。过去的短短几个月,我们看到他在ins直播上放出了一段WWF风格的独白,我们还听到了有关Berrics旗下的The Skateboard杂志的传闻,看到了Dime比赛对他的信仰和地形选取上的冲击。

虽然说他被很多人开玩笑,但是他对滑板圈的深远影响是无法被否认的。不管怎样,Berra和Berrics都是现代社会滑板社交平台的先驱。但是现在,滑板圈的金钱被许多不是滑板为主的平台赚走,许多知名的滑板杂志也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Berra帮忙建立的滑板的未来变得越来越缥缈。

Jenkem杂志从来都不避讳这些有争议的人物,所以这几年里,小编一直在邀请Steve做采访,请他谈谈从科学派到switch flip的方方面面的事情,但是一直都没有成功。就在最近,Berra竟然破天荒地接受了Jenkem的邀请。经过许多封往来的邮件,深夜长达数小时的通话,和清早的修改短信,小编终于能够为大家带来这篇滑板圈风评两极分化最严重的人物的采访。

这篇采访是一周前截稿的——也就是在Dime Glory Challenge之前——所以本文并没有关于它的讨论。不过这么多的内容,已经足够看文的各位好好探寻一番Berra那充满了各种想法和有争议的逻辑的大脑啦。




The Skateboard杂志是怎么回事?我在FB上看到它把主页的名字改成了Berrics,坊间传说这个杂志要关门大吉了,这是真的吗?
我还是更信赖纸媒上的东西,我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FB上面的事情是FB方面出了问题,这本来就不应该发生的。
 
所以The Skateboard Mag(TSM)还是会出版纸质的杂志?还是说你想做些改变?你觉得滑板圈的纸媒是否已经死了?
我不这么觉得,纸媒和互联网是不同的,虽然纸媒的意义已经不再如同往昔,但是纸媒绝对没有死。
我们买下TSM的时候这个杂志还是82页的,那时候的TSM生存艰难,所以Eric Koston和我决定投资,因为杂志社的人也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个杂志更出色,包括更好的内容,更好的图片,更大的尺寸等等,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好多。比如我们知道原来很多圈外人都不知道实际上Berrics是TSM背后的老板,许多年轻的滑手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很困惑,而且这样做可能会使得杂志更加卖不出去。

所以,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和金钱的代价,我们决定还是把Berrics这个背后的老板藏起来,这样对未来的发展,对我们事业的纸媒部分更有好处。TSM还有很多的可能,而且对个人来说意义更加重大。我觉得纸媒还是能做好生意的。

许多人都觉得纸媒是有价值的,我是这么认为的,我知道的很多滑手也是这么认为的,能上杂志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比上了某个人的ins主页意义更重大。如果你去问100个滑手,他们愿意上杂志封面还是愿意上百万大V的ins主页,我觉得大多数还是会选择上杂志封面的。上了杂志封面就代表着他们认为你是很重要的,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事情,因为杂志封面的数量就只有那么多。读者可以把杂志挂在墙上,让他们的父母看到,让未来滑不动了的自己看到,而且杂志封面是滑手们取得成就的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证明。

那些网上的粉丝们不知道哪一天就转路人了——这些账户都被Google或者Facebook所有,这两家公司决定了谁能看到他们发的内容——所以未来这些粉丝可能什么意义都没有。记住,Tila Tequila(外网早期网红)一度有着最多的粉丝数量,但是现在她又在哪里呢?我的观点是,除非是别无他法,不然我们不会取消纸媒。
 


你刚刚从一个大型社交会议上回来,见了很多跨行业的领袖,他们是怎么看待滑板和我们的圈子的?滑手们有哪些地方可以向他们学习?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还是要靠自己,这个圈子以外的人并没有那么在意这个圈子,因为这个陌生的圈子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和掌控的,他们可能要花上以年计的时间来搞懂我们,而且这个圈子里还有很多东西是那些人不愿意去面对,去解决的。他们认为民众觉得滑板很酷,他们自己可能也是这么觉得的,他们也许能够理解X-games,但是真的了解滑板,了解它的历史,去搞明白类似“为什么Matt Hensley这样的人和Tony Hawk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这样的问题,我不认为他们有足够的耐心。

所以当圈外人或者广告界人士在有关滑板的领域做决定时,他们只会说,“哎呀,这个人赢了比赛,我们就选他了吧。”因为这个方式最简单粗暴,名次谁都懂,但是我们滑手自己知道,排名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所以,滑板圈还是要由我们滑手来经营,我们不仅要对现在和未来有责任感,还要对历史有责任感,我们要传承历史。历史上评价一个人可不是单单靠数字,也不是靠这个人为商人们带来了多大的利益。

至于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什么嘛……我觉得他们都希望能够为这个世界贡献积极的价值吧,我很喜欢这一点。我尊重这种想法,虽然我内心的那个硬核滑手觉得还是差了点东西,因为滑板圈里有的人,欲望爆棚,昧着良心做负能量的事情,因为他们短期能赚到钱,但是长期来看,他们对那一整代青年都有着不好的影响,等到那些孩子成年了之后会后悔,他们让孩子们在可塑性最强的年纪学坏了,就是他们怂恿的。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我说的也就那样而已,但至少我吃过的盐比大多数读者吃过的饭都多,我的年纪让我看到了太多事情。如果我们在滑板文化里面宣传毒品和疯狂的party,那些被我们影响的孩子总有一天会变老,滑板对他们来说不再像年轻时那么重要,如果他手里有50美元,他们会怎么花呢?花在滑板上还是花在花天酒地上?如果他买毒品买酒——这样的年轻人我见过太多太多了——我们最终会失去一位顾客的。我宁愿从药贩子那里抢生意,也不愿意被药贩子们抢生意。
 


你最近提到说,FB和ins正在摧毁滑板,因为大家都在把钱投在那两个平台上,而不是投在Berrics或者Transworld这类平台上,是吗?
让我来澄清一下吧。我不觉得“大家都”在把钱投到互联网,确实有人投钱,而且我也不会说ins和FB正在“摧毁”滑板,如果我那么说了,我道歉,口误,我本意不是那样的。同时,我想说,我觉得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摧毁”滑板,因为滑板是永远在变的事情。

我举个例子吧:有两个孩子几年前找上我——他们的父母很有名——说,“我们想建立一个滑板品牌。”我说,“不可能。”他们就有点不忿,“什么叫不可能?”我说,“首先,你们不是滑手,你们认识谁呀?谁要为你们效力呀?圈子里谁会在意你说了什么?开滑板店可不像开咖啡店。”谁都能开咖啡店,因为不会有人走进你的店里和你说,“哎呀,你们不是在危地马拉采豆子起家的,我才不在你们这买咖啡。”这种事情不会在咖啡店发生,但是这是在滑板店实实在在发生着的对话。

如果你想开滑板公司或者滑板店,你自己就要是一个滑手,要拍过片子,你要是滑板里面的一分子,你要为滑板圈做过贡献。基本上,你要靠自己的经历融入这个行业,一旦走进了,你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处理,但至少你已经踏进这个圈子了。我不是来这里讲道理的,这些说法也不是我凭空捏造的,我只是想说事情就是这样的,至少我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所以我认为那俩孩子不会成功,那是10年前的事情了,现在他们可能还会有点成功的机会,虽然他们不玩滑板,但是现在社交媒体足够发达,下面就要说到社交媒体了。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你会看到那些几乎没做过什么和滑板相关的人开了ins公众号,筹到了几千块钱,从国外下了板面的订单,在ins上说,谁能最先下单多少块,或者谁能带着满满的板面以35刀的低价卖给板场的孩子们,就“赞助”谁,那些板面品牌可都是把精力,时间,金钱甚至他们的人生都贡献给了滑板,没有他们,板场里就不会有孩子可以推销,甚至都不会有那个板场。在我看来使出这种恶性竞争的手段真是太不幸了。

这个市场已经饱和了,但是,我相信自由贸易和竞争,这是大家的权利。我看到了这个问题,而社交媒体又加剧了这个问题,因为过去要打进这个圈子是要靠经历的,社交媒体让这个过程简化了,这也是我觉得行业媒体平台很重要的原因。他们仍然是这个行业的灯塔,他们宣传了滑手和品牌。无论圈外的风浪有多大,或者社交媒体的算法如何变化,这个行业的媒体平台永远都在那里,而想要打进这个圈子就要证明自己属于这个圈子。

现在人们都爱滑手机,随着大拇指在屏幕上的滑动,屏幕里面ins上的图片飞快地从他们眼前晃过。我都不知道他们要怎么吸收信息,或者他们除了看个小视频之外还能有什么内容获取的渠道。网络上面的内容太多了,他们粉了太多的人。滑板行业不只是ins上的爆红短视频,也不只是ins上的广告宣传,那只是滑板的一部分。


 
为什么你觉得 “证明自己属于这个圈子”这么重要?你觉得以后也会是这样的吗?
我觉得滑板是骗不了人的,你要到达一定的高度,就一定要会滑板。有的人可能就要反驳我了,我真的听过,在Muska的时代,也就是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时候,有人说“Chad除了是个营销机器啥也不是”。营销那部分可能是真的很厉害,但是他不仅是营销的,Chad Muska他妈的会滑板,而且,那他妈可是Chad Muska,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就不得了啦。滑板没法作假的,他自己可能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但是他就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走到那个高度的,不是因为他很会营销,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无所畏惧的滑手,做了别人都没做过的事情。他以前是个滑手,现在也是,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今天他的话仍旧有分量的原因。
 
毫无疑问社交媒体上面的东西很杂乱,横幅广告和视频广告正在减少,这会让你很操心吗?
做生意什么事情都要操心,因为你要养活员工,还有员工养着的家人。当老板并不像在ins上成为大V那么爽,在介绍里写上自己是CEO很容易要到妹子的电话,但是当老板是很辛苦的事情,一旦出了什么问题,背锅的就是你,就算决定不是你做的,你也要承担最大的后果。

要进入一个比较颓废的文化市场,比如现在的滑板市场,就要经历文化兴盛和衰落的循环。如果在衰落时期,品牌是被脑子有问题的人经营的,那这个颓势可能就扭转不回来了,这个文化从此可能就一落千丈,你做什么都无法力挽狂澜。你要有好的计划,还要有优秀的人执行这个计划。我认为这个计划应该实现双赢,多赢,不仅仅考虑自己,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计划。做生意唯一永远不变的真理就是,市场永远在变。如果你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为他人带来了便利,你的公司才能够生存下去。回到社交媒体,我们都不知道那些点赞,粉丝,你看到的内容和评论是真实的情况还是雇了水军。


 
你指ins上?
是啊,ins推给你的内容是有算法的,而这个算法也在不断演变,根据他们的数据称,用户可能会错过他们关注的70%的内容。那不管你的账号有着1亿多粉丝,像Taylor Swift,还是10万粉丝,获取的信息都大概是这个比例的时候,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看到的就是全部事实呢。对整个社会来说,我们对那些垄断了世界上的通讯的几个寡头公司太信赖了,我觉得这很可怕。所以说滑板圈要有自己的灯塔,圈内人要一起努力保留住这个文化,圈内人要和希望滑板文化长盛不衰的人合作,这些都非常重要。

我觉得当有人说“去他的Nike,Adidas,Converse等等”的时候最能表现这个人的无脑,至少那些品牌为滑板圈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影响力也很大,他们做的比Stance要好得多。我不是diss Stance,也不是针对谁,我举个例子吧:

我在电影网站和政治网站上都看见过Stance袜子的广告,是Google广告联盟投放的。通过Google,FB,Ins和YouTube投放针对滑板用户的广告没什么问题,但是为什么不投放到那些帮助他们的品牌和他们旗下的滑手宣传的滑板媒体平台呢?挺让人失望的,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刚建立的时候,我们免费为他们做了一个3 part的“Trajectory”来宣传,因为我们希望看到他们成功打开自己的市场。然后现在他们成功了,去年的销售额是1亿8千万美元,他们为滑板文化的贡献却非常小,有些小的板面品牌哪怕这些品牌自身难保,也在为滑板圈贡献自己的一分薄力。我很不理解为什么Stance和有些公司不为滑板圈做出和其能力相匹配的贡献,却渴望利用滑板文化的光环去反哺他们的品牌。
 


可能广告商们对咱们的文化并不感兴趣,他们有他们自己对这个文化的理解,他们只能通过这些互联网公司传递他们想要传达的文化理解?
你说的好有道理,Stance肯定就是你说的这样。将来的滑板生意很可能就会变成像我之前举的咖啡店的例子一样。
 
这个行业要怎么做才能实现双赢和多赢呢?你有什么高见?
对许多人来说,只要记住,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着共同的利益,让滑板文化生存下来。一旦我们都理解了这一点,我们自然就有了共同的目标,那么解决方法是一定会有的。

如果你同意我所说的,你就会更早地做出正确的选择,事情也会越发地有眉目。这关系到的并不是你我二人的生存,是我们和他们,所有人的生存,行业不就是这样的嘛,一环扣一环。听着,我不想在脑子里想象出一幅滑板行业里面的每个人都很消极的景象,这是不真实的,这个行业里有很多杰出的人和公司,就在为了实现双赢和多赢努力。滑板行业不像其他的“运动”或者文化,因为我们的产品是板面,轮子,T恤,粘贴,帽子等等,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淡季旺季。篮球,足球,棒球等等都有自己的组织,那些组织在控制着这些文化,保证他们的文化继续流传下去。

滑板特别容易受到潮流的影响,说白了我们就是卖东西,这就说明我们要靠潮流和顾客来吃饭。这也是Rip N Dip这个品牌成功的原因——它并不是滑板产品品牌——但是他们可能比滑板公司卖的板面还多。大多数的品牌是不希望合作共赢的,因为他们把对方品牌视为竞争对手,而不是自己的同盟。经营滑板品牌的人在我眼里就是圣人。以上我所说的都是我过去26年里观察到的。



文:Ian Michna
翻译:小雯
来源:Jenkem
原文地址:http://www.jenkemmag.com/home/2017/09/12/inside-steve-berras-world/

来源: JENKEM
上一篇 下一篇